2月3日下午,市中院组织审委会委员、审监庭和执行庭全体法官、法官助理观看影片《马锡五断案》。
该影片通过“封捧儿申诉抢亲案”和“苏家三兄弟杀人案”,生动还原了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马锡五同志在担任陕甘宁边区法官时的司法实践活动,塑造了一位“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的人民法官形象,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对人民司法工作的无限忠诚。在影片中,马锡五同志总是带领司法处干部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多方调查寻找证据,将坐堂式改为座谈式,不随意断案、不肆意运用手中的公权力,形成了著名的“马锡五审判方式”。
观影结束后,法官干警们纷纷表示,电影生动再现了马锡五同志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刻展现了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看了深受教育、深受感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牢记司法为民初心,更加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地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拓展阅读
马锡五人物简介
马锡五,本名马文章,字锡五,生于1899年1月8日,陕西省保安(现为志丹)县人。1930年参加刘志丹领导的红色游击队。1935年加入共产党。1936年任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任陇东分区的副专员、专员。1943年3月,根据边区政府的命令,马锡五兼任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开始从事司法工作。
1946年4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上,马锡五被选为边区高等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锡五担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长。1954年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马锡五审判方式主要特点
一、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粗枝大叶的审判作风————将审判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二、认真贯彻群众路线,正确进行调查研究,实行审判与调解相结合————要在审判工作中贯彻民主的精神。
三、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案————在审判工作中始终坚持法治的原则。
四、实行简便利民的诉讼手续————要在审判工作中执行利民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