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洪学农出席会议
市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方向华总结发言
5月24日,市中院召开全市企业信用修复暨营商环境提升座谈会,会议邀请了多家中小微企业负责人、部分金融机构和市征信管理、金融监管等部门负责人、基层法院负责人参加座谈。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洪学农,人行安庆市中心支行行长管玉贵,安庆银保监分局局长夏斌,市发改、市投金办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
洪学农指出,一个地方一定要关心企业,不关心企业,就没有经济发展。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党政机关除了要服务企业以外,还要学习企业,特别是向在一线的企业家学习。企业遇到一些困难,只要不是恶意自找,我们都有责任去了解、帮忙解决。
洪学农强调,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企业压力更大,这种环境下,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司法保障,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应坐而论道,墨守成规,死抱教条。如果企业在奋力拼搏,艰难挣扎,尚有生机,还有生气,我们还不能减少对企业的束缚,那就有问题,全市法院系统要有这样一个基本感受。
就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洪学农强调,一要关注规上企业。规上企业对拉动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要重点关注失信规上企业,帮助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修复信用,解决难题;二要能动司法。区别对待被执行企业,分类施策,一案一策,贯彻执行好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系列司法政策,依法灵活运用强制措施。要有一种进入社会、服务和贡献社会的心态。三要相互配合。在企业和企业家尽到自己责任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强调成为经济建设的共同体。企业信用修复,既要企业自身努力,也要我们法院、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发力,协同抓好企业信用修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上,各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面临的征信困境,表达了信用修复的迫切愿望。市发改委、人行安庆市中心支行、安庆银保监分局、市投金办、市中院和三家城区法院分别结合各自职能,为企业修复信用、走出困境出谋划策。
市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方向华总结发言指出,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一是共鸣和共识。通过这次会议,我们法院系统和行业主管部门、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困难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企业同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学习。二是短板和不足。人民法院司法执行和金融机构清收债权中,换位思考、担当作为不够,对企业,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市场风险和经营困难时,应保持一定的容忍度、宽容度。三是责任和担当。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司法保障,责任很重,必须要有探索,有担当。全市法院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中服务要真心实意、措施要真金白银、工作要真抓实干。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营造经济社会发展良好信用环境,助力解决“执行难”,2018年以来,全市法院创新执行举措,多措并举,通过深入调研摸清信用修复底数、完善制度引导信用修复行为、定向培训打牢信用修复基础、分类施策提升信用修复成效等举措,与市发改委一道,扎实推进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共对全市1546家失信被执行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信用修复程序的企业达393家。省高院董开军院长对安庆法院开展失信企业修复工作给予批示肯定,认为“安庆法院信用修复工作,有助于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更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执行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