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洪学农作工作报告
人大代表听取报告
1月9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洪学农在市十七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报告法院工作。
洪学农指出,2018年,全市法院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有力监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认真落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执法办案等各项工作有明显进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79448件,审执结77088件,结案率97.03%,同比分别上升17.7%、29.7%和19.1%,均创历史新高。市中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567件,审结6467件。全市法院办案质效一直处于全省第一方阵,结案率一直走在全省前头。
洪学农从七个方面全面总结了2018年的工作。
一是实干快结,依法履行审判职责。一年来,全市法院共受理一审刑事案件2546件,审结2476件,判处罪犯2893人;受理民商事案件43692件,审结42725件,诉讼标的额144.83亿元;受理一审行政案件584件,审结539件。开展涉诉信访攻坚,更新涉诉信访处理理念,分清“诉”“访”,分离处理,有效处理积案、难案,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审理案件225件,束减信访成量。
二是攻坚克顽,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在全省“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总体部署下,全市法院围绕“两个90%”,真抓实干快结,执行质效大幅跃升,执行外部环境明显改善,执行模式实现重大变革,谱写出“江淮风暴”之安庆铿锵篇章。2018年,全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26085件,执结案件数24919件,年结案率95.53%,结案率一直在全省领跑,执行到位金额47.48亿元。十月底,安庆作为安徽推选的两个基点市之一接受评估,市中级法院与大观、桐城、岳西、宿松法院作为受检法院接受了评估。
三是出台全市司法要领,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依法审理合同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11785件,依法审理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230件,审理涉产权保护案件2378件,审理知识产权案件105件。防控化解金融风险,审结金融纠纷案件3420件,标的额55.18亿元。开展“涉金融债权案件专项执行”效果显著。加强环境司法保护,审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行政诉讼案件17件。支持环保新政,支持环境公益诉讼,审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21件。
四是立足群众需求,丰富便民利民举措。方便群众诉讼,各法院以讼服务中心为基点、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为网点、辅之以社区法官工作室,提供便利的诉讼服务。全市法院共计缓减免当事人诉讼费800余万元;发放司法救助资金334万元,化解案件437件,救助466人。及时化解纠纷,聚向综合治理,共建法治美好社会。
五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不断促进公正高效司法。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开展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审判权运行、人员分类管理、职业保障等改革措施继续推进。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推进诉讼制度改革,加强智慧法院建设。
六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打造过硬法院队伍。坚持政治建院、人才兴院、从严治院。
七是坚持党的领导,接受各界监督。坚持法院工作和重要事项向党委报告制度,把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主动接受监督。
洪学农指出,这一年的实践,让全市法院更加体会到:执法办案是法院第一要务。法院工作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法院各个要素必须服务这个第一要务。必须实干快结。认识到“干”的极端紧迫性、“干成”的极端重要性,行动至上,行动致胜。 “实干快结”正在成为安庆法院的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精神,必将继续推动着我们法院向前发展。坚持开放,坚持学习。要跳出法院看法院,跳出安庆看安庆法院,用开放的心态放眼学习,学习其他系统、更高系统的思维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运用安庆经验,强化法院的系统管理。用分级管理、垂直督导、条线指引、定期调度的“审判管理结构”,带动全市法院狠抓执法办案,审判质效有了很大提升。
洪学农强调,对安庆来说,新时代下,坚持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要继续;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又日益增长,人民法院必须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要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要求法院工作必须生动作为,增强服务精神,增强保障力量,合成发展的新动能;案件持续增长和员额限额,是法院工作的新常态,要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没有办案效率就会有许多迟到的公正,要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
洪学农指出,2019年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维护政治与社会大局稳定。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完善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审理机制,依法严惩腐败犯罪,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稳定的犯罪,依法惩治侵害民生民利的犯罪,维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
二是抓好商事案件审判,构建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保护平等和发展机会平等的原则,推动形成平等有序、充满活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是平等保护,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平等保护、诚实信用、罪刑法定等法律原则和制度,依法平等全面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四是坚持服务民生民事,抓好民事审判。审理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领域涉民生案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五是坚持执行攻坚,继续推进“江淮风暴”。落实“一性两化”,注意立审执配套、执行与破产衔接。推进执行编程,推进信息化建设,总结执行办案模式和管理模式变革,稳定和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建设执行长效机制。
六是坚持司法责任制,全面落实好改革任务。完善“四类案件”识别监管制度,落实院庭长监管权责,坚持法官员额遴选与退出机制,加强法官助理、书记员的配备和培养,推行审判辅助事务市场化、社会化处理,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配套改革。
七是坚持党建引领,建设高素质的法院队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干部队伍,推进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正风肃纪,坚持对审判权运行的常态化监督,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司法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