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别山区、皖西南一隅的太湖县,是一个典型的中部县城。这里工商业欠发达,农耕生活在老百姓生活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就是打官司,也得分农忙、农闲。法院审理或者执行案件,也得尽量照顾到老乡们的劳作规律。要不然,一些心直口快的老乡就要抱怨了:“农忙的时候,法官一个电话,就得撂下锄头去接收传票,去参加调解;闲的时候在家喝茶、吹牛,打发时间,法院对我家的官司却总不见个动静。真郁闷!”
其实,这是老百姓对法院工作安排的误解。案多人少,法官办案任务繁重,在全国法院已是普遍现象,在办案中,法官既要严格遵守案件办理期限的规定,还要协调好各个诉讼参与人的时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涉及农村居民或者工作时间比较特殊的当事人的案件,法官一般都会尽可能安排他们错开农忙等时间来打官司。比如实行巡回审理,把庭审开到田间户头;有的安排在周末、节假日开庭等等,都是为了方便老百姓总结出来的好办法。这不,6月27日,太湖法院执行局法官趁着天下雨,赶紧打电话邀请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的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到法院来。这次,法官用尽心思,他不仅仅想要把执行案件解决,还要让因案件产生嫌隙的两个老友重归于好。
家住寺前镇某村的申请人老刘,农闲的时候总用家里的拖拉机为人跑运输挣钱。住在城郊105国道旁的被执行人章某,除了干家里的农活外,时常承包一些小工程。因工程需要运输,两人时常有经济往来,渐渐成为好友,关系不错。近年来,章某由于家庭负担比较重,加之几个工程做得不太景气,欠了老刘几笔运输款。老刘虽然几次三番催要,可章某总是兑现不了还款的承诺。老刘恼了,把章某告到了法院,并依据调解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官考虑到两个人的交情,觉得没必要一开始就采取强制手段,想给他们劝劝,好好协商一下。前段时间,法官和二人联系,他们不是家里事情多,就是田里活还没有忙完,老是凑不到一块。法官知道,现在正是农忙时分,芒种、夏至连起来不就是“忙夏”嘛。就忍住了想要迫切结案的心情,不着急催了。
这几天,一连下了几天雨。
法官赶紧给两人打电话:“老刘、老章,不忙的话就过来谈谈案子吧!”
“法官,让你久等了,我这几天正准备来呢!我这就过去。”章某有些不好意思。
老刘心里也没忘他的官司:“一闲下来,我可就一直等着法院通知啊。”
下雨天,行路不便。通往寺前的山路还在大修,老刘姗姗来迟。法官陪先到的章某喝着茶,看到老刘来了,赶紧用眼神示意。章某心领神会地上前接过老刘的雨伞,拉住他的手,扭头说:“法官,老刘讲究养生,我这里有点红茶。”老刘听了,原本绷紧的脸顿时放松了下来,一边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章某,一边连连说:“莫客气,莫客气,喝么事都行。”法官一笑,接过章某递过来的红茶,给老刘泡了浓浓的一杯。
天气不好,法官的办公室里不像平时那样喧闹。法官“难得清闲”地陪着两人喝茶。几个人聊天、拉家常,不经意地聊起章某家里情况怎么样,孩子读书的成绩好不好,工程干得顺不顺,还谈起两人昔日交往多年的友情回忆,聊到最后,双方都有点动情。章某站了起来,主动向老刘为以前的失信致歉,为了表示诚意,并从口袋里拿出一叠钱,其中5000块钱交给老刘,300块支付老刘垫付的诉讼费以及法院收取的执行费。对余下的10000元整欠款的还款安排,章某正准备说,老刘打断了他的话,说:“不用讲,我也知道你的难处,只要你讲话算话,早一点、迟一点还清都没关系。”法官趁热打铁,考虑到农村农历腊月中下旬是集中收账的时间,最终征求两人的意见,将还款最后期限定在农历年底前五天。
随着双方在和解协议上签字,法官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了。趁着农闲时节,不仅把案件了结了,还让两位老友化解了矛盾。今天的这杯茶,喝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