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工作随笔
有凤来仪:我故乡正月的村庄
作者:胡毅杰  发布时间:2014-02-08 16:50:54 打印 字号: | |

37F5B337@29BA930F.3577F552.jpg

一湾浅浅的河水中扎着安静的渔网

今年正月初二,我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故乡。

这是一座盘距于长江中心的沙洲。沙洲南邻池州,北眺枞阳江堤。沙洲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有凤来仪————凤仪。故乡有近十年我未曾亲近。故乡的村庄在记忆里日渐稀疏。

村民走进了城市,在城市里置业、居住、生养。

去年,父亲拆了故乡土坯房子新建了砖瓦房。我曾在那座土坯房里度过了童年,读完小学和初中,也在那里等待决定人生命运的工作分配。

那栋原土坯的房子已经无法遮风避雨,他已经破败不堪,虽然他盘根于我的记忆里象尊坚固的雕塑,甚至成为一尊膜拜的图腾。当父母亲将建房的消息告诉我时,心里还掠过淡淡的惆怅,但迅即就被父亲流露出的欣喜而淹没。

父亲说,叶落归根,建好了房他和母亲就不再呆在城里过春节了。

父亲不仅很快建好了房,还建了一座简易的水塔、建成了自来水、建成了自动冲水的卫生间、安装了卫星电视。父亲说这是为我们回去过年准备的。

村庄在记忆里是繁忙而艰辛的,那时牛羊成群,蜜蜂飞舞,田野里人影绰绰。

傍晚的煤油灯下,我站在江边羡慕着一江之隔城市的灯火,那华灯初上的美丽,如诗般诱惑着我少年的情怀,辉煌着我的梦境,那是我童年里理想的城堡。

如今村庄已少了些记忆中丰满的炊烟,少了些田野中忙碌的身影,少年些孩子嘈杂的喧哗,多了一份孤独和苍凉,多了一份宁静和从容,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原生态的气息。

村庄中的河水逐年瘦去,将一条明亮村河褪成一弯新月,将宽广的滩涂催成一片草原,野草疯长,春风吹过,簌簌有声,似故乡亘古不变的呼唤,似看到了一幅怀旧版流去的青春。

上弦月般的河水中扎在一排安静的渔网,看天,听风,淋雨,看匆匆逃离村庄的人们,独自享受着这无边的寂寞,一如父亲手指头的香烟,波澜不惊袅袅飘过岁月的肩头,守着这方苍凉而美丽的土地。

屋后是父亲种下的的竹子,竹叶青青迎风摇曳,将正月的村庄点缀得风姿绰约。入夜醒来,听后窗外竹声沙沙作响,交融着父亲深沉的鼾声,一瞬间,过去与现在,梦幻与现实一起浮现在脑海。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两旁的树木突兀着几片叶子在风中荡漾,田野似乎还未从冬眠中醒来,裸露着大片的田地夹杂着正葳蕤生长着的青葱的油菜。

田野空旷,风声流淌。

田野畔供灌溉的河渠已露出河床,河床畔的芦苇在春风中跳动泛着金色的光芒,田野头的树木孤独的站立着,树根旁开出数点兰色的米粒大的花朵,花朵上飞舞着一只金色的蜜蜂,似乎是对这片空旷的田野提醒关于春天的讯息。

画面遒劲苍凉,惆怅温暖,将一个冬正去春将来的季节映象交织成村庄正月最强烈的印记。

土灶下,柴火红亮,大锅上,热气腾腾。母亲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父亲两杯酒下肚后,笑容荡漾。屋外三三两两响起的炮竹声,让餐桌上格外温馨盎然。

父亲欢乐地听着我讲关于工作,关于城里的事,求证着他听到或者看到的一些信息,他爽朗、惊奇、开心的表情象一个刚开始探知世界的孩子。

我陪孩子在乡村行走,陪母亲烧饭,陪父亲喝酒。我向他讲城里的事,他向我讲村里的事,我眼前消瘦的村庄在他浓烈的酒香里,形象生动,流光溢彩。

正月初四,我们便要赶回城里了。为了赶上头班渡船,我们便早早起床,父亲起得更早,他为我们收拾好行装,他在行装里塞进了很多特产和零食。他头天晚上便约好了去渡口的车辆。收拾好我们的行装,父亲便坐在堂屋里抽烟等我们起床。

当车辆准时来到时,天依然黑着,我们上车坐定,父亲站在车外向车内张望,女儿坐在副驾驶上向爷爷招手说再见。

车辆启动,房屋在凌晨的光线里逐渐模糊,我家堂屋里的那盏灯光显得格外明亮,堂屋的门口是年逾七旬的父亲孤独的站立着,在灯光的光晕里向车辆驶去的方向久久伫立。

责任编辑:安庆中院管理员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院网人民法院报安徽高院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庆市人民政府安庆长安网安庆市人民检察院安庆市公安局桐城市人民法院怀宁县人民法院潜山市人民法院岳西县人民法院太湖县人民法院望江县人民法院宿松县人民法院迎江区人民法院大观区人民法院宜秀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