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在喜气洋洋的春节里,对联可要十足的露脸了。吾邑文都桐城更不例外。吾邑乃桐城派故乡,曾有“天下文章,其出桐城乎”的美誉,自明清至今,文望之人层出不穷,当然不乏名联及撰联高手。
先说说桐城派鼻祖对联。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到异地沙溪镇讲学,答该镇秀才对成一联云:“桐邑大邦,不少七斗二五升才子(此上联为沙溪秀才出);沙溪小镇,也有四斤十六两先生。” “七斗二五升”指“七斗”加“二五升”为八斗,意即“才高八斗”;一斗等于十升,“二五升”指两个五升便是一斗。“四斤十六两”指“四斤”加“十六两”为五斤,意即“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过去有一种计重量为十六两制的秤,故十六两就是一斤。此联委婉盛赞了桐城和沙溪两地,才子众多学识渊博,颇显趣味。桐城派三祖之一刘大魁为安庆大观亭作有一联,云:“石耸亭高,看天外云树苍茫,无非乐土;潮平岸阔,问江上风帆来往,哪是闲人?”此联既写出大观亭的气势高耸境界开阔,又从自然写到社会人生,写出理想的乐土与现实的忙碌,令读者不由对比顿生感慨。它如画如诗,文乎乎情真真意深深。另一师祖姚鼐作的桐城六尺巷对联云:“争之不足,让则有余。”此联非常短非常通俗,而蕴含的做人应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忍让退却放弃,生活的路就会越走越宽广之哲理,却再也浅显易懂不过了。
此桐城派三祖对联固然好,但并非为吾最爱,吾最为之钟情的,则是父子双宰相和吾邑一秀才与县令的对联。父子宰相对联云:“除夕夜无光,点数盏明灯,为乾坤生色;新春雷未发,击几声响鼓,代天地扬威。”此联是除夕夜,老宰相张英(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见街头巷尾儿童手持灯笼嬉戏追逐,家居花窗烛光一片,遂吟出上联,小宰相张廷玉(官至军机大臣、大学士)恰好听到城头更鼓声,便脱口对出下联。它对仗工整, 寄寓情景逼真中,升华出一种意境与作者气度的不凡,下联比上联更见气势恢宏。秀才与县令对联云:“良弼(bì)桥上乘凉,凉到三更凉毕(bì)。吕亭(tíng)驿中遇雨,雨至五鼓雨停(tíng)。”良弼桥,又名紫来桥、东门大桥,现为吾邑龙眠河第三座桥。吕亭驿,为古代七省通街重要驿站,即今吾邑吕亭镇吕亭村。古称吕亭为张家岗,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曾来此扎营建亭,故改名吕亭。此联上联为秀才所出,含三个“凉”又有“弼”、“毕”两字同音,下联是县令所对,含三个“雨”也有“亭”、“停” 两字同音,对仗极其工整,实属罕见的难对。
由上可见,吾邑古联,可谓“上下联句构相同, 字词相对理相通。 联句有机成一体,意象完美见句工。节奏轻重分扬抑, 一吟三叹韵无穷”,凸现形式对称、内容相关、文字精练和节奏鲜明的对联特点,充分给人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的享受。吾邑今联亦然,再列举二联吧。
一理发店门联云:“进店来乌云秀士,出门去白面书生。”此联通过极为通俗之语,描述出顾客的行踪和仪容变化,使理发过程表现得形象生动传神。“乌云秀士”把顾客说成是头发长得黑、德才也优异,“白面书生” 又把顾客说成是脸面白净净、美貌读书人,反正顾客无论是来进还是离去都好,试想,有哪个顾客会在此不高兴?这不仅迎合了顾客心理,而且会对人们文明健美地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呢。而此联最为突出之处,其实在于妙合贴切。该理发店邻近吾邑百年名校桐城中学、桐城师范和北街小学,尤其靠近桐城中学与之相距百余米,多有学生来理发,故联用“乌云秀士” 、“白面书生”, 自然达至于事于人于地均十分得体的意境。
另一酒店厅联云:“鸿鹄毕至,定是高朋游此地;庆乐齐鸣,当然喜气集斯楼。”此联与上联比较起来,都具有既捧了顾客又抬高了自己的意味,然不同诸多。其主要异处有二:一是采用嵌字。该酒店名曰“鸿庆楼”, 为吾邑知名酒店,店名三字嵌入对联,巧妙显然;二是用词典雅。如“鸿鹄”,隐鸿鹄之志意,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句。“高朋”,隐高朋满座意,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句。
当今,吾邑正值创建文明城市和进行城镇化建设热潮,想必今年春节,对联之美妙新色会更有加。